本着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除以往的实验进行了大幅度的拓展,在增加实验设备的同时,将认识实习和运行实习的部分内容纳入仪表课程的实验环节中。目前所开设的实验被分为以下两大类。目前所开设的实验被分为以下两大类。
认识型的实验该类实验着重于仪表的认识与了解。1)对于大型、精密、环境条件不具备或价值高的仪表,如各种类型的热电偶/热电阻、变送器、执行机构、水位测量的平衡容器、烟气分析的氧量计等仪表,采取现场或实验室参观的形式,重在了解仪表的原理、结构、组成、操作等;2)对于过程复杂、操作精密、设备昂贵的实验,我们采取实验室教师演示、北京油烟净化器多媒体软件演示与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3)对于新型仪表,如智能变送器、FSC[6]等,通过分发产品目录样本、图书馆资料查询等形式要求这生加强了解,并撰写学习或翻译报告。
动手型的实验此类实验特别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结合电工、电子、控制、计算机、热工、机械、电力等方面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部分实验将借助现场实习来完成。1)在测量仪表教学中,我们开设了误差分析实验、热电阻三线制比较实验、显示仪表的使用与校验、U形管差压计测量实验、温度与压力变送器校验、电接点水位计模拟实验等。2)针对控制仪表,开设了智能变送器校验、手操器组态实验、单回路控制器使用、角行程电动执行机构使用等实验。此外,还计划开设与FCS有关的构架、组态、通信等实验。
上述实验分别被穿插在理论教学和现实实习中,实验室采取定期开放制。通过实验,学生普遍反映:一,对所学仪表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和系统性了解;二,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三,拓宽了知识面,加强了创新意识。
改革评价形式,提高综合素质针对考试是**评价方式的传统模式,我们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建设了考试 平时 实验 报告(或论文)的综合评价机制。具体措施有:1)严把考试关。发挥考试手段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提炼和记忆;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检验学生的个人品质。试卷命题注重质量,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注意点面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2)重视平时学习状态的评价,包括上课听讲、自学情况、内容讲解、提问回答、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方面。尤其要加大上讲台讲课的评价比重,这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平时成绩约占25%.3)注重对实验中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检验与评价,该项成绩约占20%.4)重视对报告(或论文)的评价。报告(或论文)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能力、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科前沿发展方向的认识与把握的能力等。此项成绩占5~10%.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措施,仪表类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改观。